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注册管理会计师” 且行且珍惜

2014/4/23 1:09:34      点击:

单纯的拿来主义,在中国行不通,没有充分的本土化的舶来品,终究是没有市场的。

  2014年是中国管理会计师元年,也是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整个行业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亟需有实力的认证培训机构为行业输血。管理会计从业者同样面临国外培训认证与国内培训认证的选择,但更倾向于更符合中国国情和现状需求的培训机构。

  注册管理会计师(简称CCMA)认证在2011年就已推出。经过近三年的发展,CCMA项目已在市场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并得到了广大培训机构以及学员的认同。同时,凭借其本土化优势,CCMA正在为中国管理会计行业的兴起,中国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出卓有成效的持续性贡献。

  管理会计师面临500万高级人才缺口

  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具备国际视野且兼具实务操作经验的中高级管理会计人才的缺口在500万以上。这对于中外的培训机构而言,俨然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2014年1月份,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要求,我国会计工作改革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全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争取在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师,为全面提升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益服务。关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式,财政部倾向于从改革现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等入手,将管理会计与现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体系进行有序衔接,同时,提出“财政部要通过本指导意见,科学谋划、整体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引导、推动社会有关力量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探索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其他途径”,“重视发挥有关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国家层面的重视,无疑是给管理会计培训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尽管CCMA有着政策上的支持,但CCMA除了“顺应财政部的政策号召”外,并未做过其他宣传。项目发展比较顺利,目前已取得CCMA证书的学员超过5 000人。正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于长革曾在2013年12月的“第二届中国管理会计论坛暨注册管理会计师研讨会”上介绍:“2012年6月份已经开展了第一次CCMA的考试,并且我们已经诞生了第一批注册管理会计师,这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将为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

  据了解,2011年5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管理岗位培训认证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成立了注册管理会计师认证(CCMA)这一旨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培训认证项目,并希望成为在规范中发展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认证项目。为确保认证质量,CCMA项目于2012年12月21日争取到国资委研究中心作为该项目的学术指导单位的资格。随后,该项目的知识版权在国家版权局登记获批。在考试方面,CCMA完全委托ATA实行机考,以确保考试的严格、规范、公平和公正。

  管理会计的发展在于“本土化”

  管理会计师培训认证,并非CCMA一家,其他培训机构间同样也面临国内、国际认证机构的竞争。其实,CCMA的主要内容也是国外的舶来品,只是经过本土化后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认证课程。

  根据财政部全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2年第18期刊登的财政部财政科科研所所长贾康以及财政部科研所研究员孙永尧联合署名的文章《关于注册管理会计师的意义》,使记者对注册管理会计师(CCMA)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该文写道:

  “在借鉴国际上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经众多专家的共同讨论与研究,已初步设计了中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的五门课程:《企业内部控制———方法、技术、案例》、《金融工具应用于资本运营》、《管理会计实务操作与应用》、《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这五门课程都属于我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反映了一个合格注册管理会计师应有的知识结构,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状况。中国的管理会计人才缺口不少,在国际竞争、升级换代、做大做强的努力中,我国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转型的巨大挑战,在我国推行管理会计的职业化,培养职业的管理会计师,这种课程及相对应的资格规范机制,必然发挥积极的作用。”

  另外,据CCMA官网报道,在注册管理会计师培训项目开展三年多来,不少学员认为通过“注册管理会计师(CCMA)”的学习,自身在知识层次与能力方面有了很大飞跃,目前为止在全国已有5千多名学员获得了证书。这些成绩在第二届中国管理会计论坛上再次得到了注册管理会计师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大庆的充分肯定。

  因此,国内认证的基本观点虽来自西方,但凭借本土化的推进,仍有足够的立足之地。对于国内培训机构的发展而言,我们不能盲目或者始终追逐西方的脚步,使自主创新流于形式和口号,在充分尊重中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如何让培训内容更加接地气,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带来实际效果,进而助推我国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值得国内所有正规教育培训机构深思的一个问题。